陪洪司寇陈大理宝叔寺登高

宝叔塔前秋色晴,黄花作意向人明。
锦袍樽酒重阳节,白发山川故老情。
万里中原芳草歇,孤城落日大江横。
翠华巡幸知何处,寂寞天南忆两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既有秋日美景,又暗含家国忧思。

前四句写眼前景:宝叔塔前秋高气爽,菊花灿烂地绽放,仿佛在向人展示它的美。穿着华服的诗人与友人饮酒过节,望着山川,白发老人(可能指诗人自己)心中涌起对往事的怀念。这里用"黄花"(菊花)点明重阳节习俗,"锦袍樽酒"展现节日氛围,"白发"暗示岁月流逝。

后四句转为深沉感慨:万里中原的芳草已经枯萎(暗指国家衰败),孤城矗立在落日余晖中,大江横流(营造苍凉意境)。皇帝的车驾如今不知在何处巡游("翠华"代指皇帝),诗人只能在南方寂寞地思念着曾经的都城("两京"指长安和洛阳)。这里通过"芳草歇""孤城落日"等意象,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全诗妙在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重阳节本应欢聚,却因国家动荡而充满忧思;秋日本是丰收季,却因国势衰微而显得萧瑟。诗人用鲜明的画面对比(灿烂菊花与荒凉江山),让读者感受到他"身在佳节,心系天下"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