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林亭

只向砌边流野水,樽前上下看鱼儿。笋蹊已长过人竹,
藤径从添拂面丝。若许白猿垂近户,即无红果压低枝。
大才必拟逍遥去,更遣何人佐盛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情趣和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写景:亭子边的野水随意流淌,主人一边喝酒一边悠闲地看鱼儿游动。竹林里新笋已经长成高过人的竹子,藤蔓小径上垂下的细丝轻轻拂过脸庞。这些画面用日常可见的景物,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后四句抒情:诗人说就算有白猿在门前玩耍,就算树上没有果实压弯枝头也没关系。这里暗含"宁可清贫自在,不要富贵束缚"的意思。最后两句点明主题:真正有大才的人就该这样逍遥自在,何必非要挤破头去辅佐什么盛世呢?

全诗用最朴实的田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躺平"哲学,但不是消极的躺平,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简单生活的智慧。鱼儿的自在、竹藤的生长、猿猴的嬉戏,都是不受拘束的生命状态,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