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远的山寺秋景图,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篇用"浮岚空翠"描写山间雾气与青翠交融的景象,阳光下的山林仿佛被轻纱笼罩。"谷静人声寂不闻"立刻将读者带入远离尘嚣的静谧世界。
接着诗人用"引泉接竹"、"蹑石上云"两个动态画面,展现山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特点:僧人巧妙引山泉浇灌竹林,沿着层层叠叠的山石小径仿佛能登上云端。这些细节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
五六句是点睛之笔:秋日晴空下的山色格外动人,远处海天与江光连成一片,分不清界限。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含禅宗"万物一体"的哲思。
结尾处诗人想与老僧探讨佛理,却因沉醉林间美景而忘了时间,直到发现夕阳西斜。这个意外收束既表现自然对人的吸引力,又暗指禅意不必刻意追求,静心感受即是悟道。
全诗通过视觉(山色)、听觉(寂静)、触觉(踏石)等多重感官体验,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让读者在美景中自然体会"物我两忘"的禅境,这正是中国山水诗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