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梅傲雪的画面,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霜雪中只有岭头的梅花率先绽放("拆枝"指开花),其他千万种花草因为怕冷还不敢露面。这里梅花就像一个勇敢的先锋,在严寒中独自美丽。
后两句转入哲理:梅花保留着做羹汤的潜力("和羹"暗指梅子可调味),所以任凭风雪如何肆虐都不怕。这其实是用做饭比喻人生——梅花就像有真本事的人,外界的打击(风雪)动摇不了它的价值。
全诗妙在把植物特性升华为人生态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个"有能力就不怕打压"的生存智慧。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梅花的形象中自己悟出:只要内在有料(和羹滋味),外在困难(风雪)终会过去。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让道理变得生动可感。
李九龄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