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次韵答彦衡
无堪老懒,喜春来蔬笋,劝加餐食。
底事东君留不住,忙似人閒行客。
忧喜相寻,利名羁绊,心自无休息。
不如閒早,付他妻子耕织。
门外柳弄金丝,落花飞不起,东风无力。
浊酒一杯谁送我,欢意都非畴昔。
致主无心,苍颜白发,敢更希前席。
功名蛮触,何须千里追北。
底事东君留不住,忙似人閒行客。
忧喜相寻,利名羁绊,心自无休息。
不如閒早,付他妻子耕织。
门外柳弄金丝,落花飞不起,东风无力。
浊酒一杯谁送我,欢意都非畴昔。
致主无心,苍颜白发,敢更希前席。
功名蛮触,何须千里追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看透世事的老人对人生的感悟,用家常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上片开头用自嘲口吻说"我老了懒了,就爱吃点春笋下饭",但马上转折:为什么连春天都留不住呢?原来春天也像忙碌的凡人一样来去匆匆。这里把春天拟人化,说它和世人一样被名利牵着鼻子走,永远停不下来。于是老人得出生活智慧:不如早点退休,让老婆孩子种地织布过日子。
下片通过门外景物继续抒情:柳条摇曳、落花飘零,春风都没力气了——这些都在暗示人生暮年。老人独酌时感叹,现在的快乐和年轻时完全不同了。他坦然承认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不再想着为国效力,更不奢望皇帝召见("前席"用汉代贾谊的典故)。最后两句最精彩:把功名比作蜗牛角上的争斗("蛮触"典故),何必千里迢迢去北方求官呢?
全词妙在把大道理说得特别接地气。老人用"劝加餐""让老婆孩子种地"这些生活细节,反对"名利羁绊"的抽象概念;用"柳条落花"这样看得见的景象,比喻看不见的时光流逝。最后用蜗牛打架的滑稽画面,彻底解构了功名的神圣性,告诉人们:所谓远大抱负,其实就像追着蜗牛跑一样可笑。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