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云竹一老琴师歌

昌黎不作颖师已,千古风流随逝水。大音祗在天壤间,云竹翁能发其秘。

明之为侯王,幽之为神鬼。悟翁一转指头禅,万事泯然心耳废。

涧泉淅沥走宫商,仙佩丁当分角徵。数声急羽来秋空,夜半西风掠蛩砌。

诸公不但知此音,真欲钩深得其艺。大篇小什分珠玑,往往不惜兼金馈。

吾闻南风之歌下舜廊,四海熙熙乐平治。愿翁持此天上头,一鼓解民愠,再鼓阜民财,勿作区区自丰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名叫云竹的老琴师,通过琴声展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和音乐的魅力。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说古代音乐大师韩愈(昌黎)和颖师已经不在了,但美妙的音乐依然存在于天地间。云竹老琴师能够领悟并展现出这种音乐的精髓。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 具体描写云竹老琴师的琴艺。他的琴声变化多端,时而明亮如王侯之音,时而幽深似鬼神之语。琴声像山涧泉水般清脆,又像仙人玉佩般悦耳。急促的琴声像秋空中突然飞来的鸟,又像半夜西风吹过蟋蟀鸣叫的台阶。懂音乐的人不仅欣赏这琴声,更想深入理解其中的技艺。人们用珍贵的礼物来酬谢他的演奏。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 诗人联想到古代舜帝用音乐教化百姓的典故,希望云竹老琴师能把这样的音乐带到更高的境界。弹奏一曲能消除人民的忧愁,再弹一曲能让人民富裕,而不要只满足于个人的成就。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1. 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琴声,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音乐 2. 把音乐技艺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提升了作品的境界 3. 表达了对艺术家的赞美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诗人通过赞美琴艺,实际上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推崇,以及艺术应该服务社会的理想。

张矩

润州人,字方叔,号芸窗。理宗淳祐中为句容令。宝祐中历江东制置司参议、机宜文字,转参议官。有《芸窗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