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西施菊二首 其二

旖旎姑苏二十年,馆娃宫里自蹁跹。
馥余脂粉偏成宠,秀寄芳葩更足怜。
杨玉堂前西蜀道,虞姬草朽乌江边。
浣纱溪上特标异,直把花仙作水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菊花比喻西施,通过对比历史美女的命运,突出西施的独特魅力。

前四句描写西施在吴国的风光:她在苏州的馆娃宫生活了二十年,像蝴蝶一样轻盈美丽。身上散发的脂粉香气让她受宠,像花朵一样娇艳更惹人怜爱。这里用"馥余脂粉"、"秀寄芳葩"等意象,把西施比作芬芳的菊花。

后四句通过对比其他美女的结局,衬托西施的不同:杨贵妃死在马嵬坡,虞姬自刎乌江边,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而西施在浣纱溪畔显得格外特别,就像水中仙子一样超凡脱俗。诗人用"花仙作水仙"的比喻,既点明咏菊的主题,又赞美西施如水中仙子般清丽脱俗。

全诗巧妙地将菊花与西施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西施的美貌与命运,又赋予菊花人格化的魅力。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菊花的外形,而是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菊花的清雅高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