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言 其九
鸣凤既寂寞,雅音世无闻。
啁啾百鸟群,声入耳不分。
忆我陟尧廷,九章炳离文。
金苞凛威采,百鸟仰德尊。
凤去梦亦老,仁声心耳存。
菶菶梧桐枝,䲭枭蔽南园。
囚飞与盗啅,映日相鶱翻。
小子谬时见,老夫知不言。
物违时亦异,衷素向谁论。
啁啾百鸟群,声入耳不分。
忆我陟尧廷,九章炳离文。
金苞凛威采,百鸟仰德尊。
凤去梦亦老,仁声心耳存。
菶菶梧桐枝,䲭枭蔽南园。
囚飞与盗啅,映日相鶱翻。
小子谬时见,老夫知不言。
物违时亦异,衷素向谁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凤凰"和"百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失落、现实混乱的感慨。
开篇用凤凰的寂寞比喻高尚品德的消失,而嘈杂的百鸟声则象征现实中各种庸俗的声音混杂不清。作者回忆过去尧舜时代的清明政治("陟尧廷"),那时礼乐文明光辉灿烂("九章炳离文"),就像威严的金色凤凰("金苞凛威采")受到百鸟敬仰。
但如今凤凰飞走了,只留下回忆("凤去梦亦老")。现实中梧桐树上(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树)站满了猫头鹰等恶鸟("䲭枭蔽南园"),它们或被困住挣扎,或偷食吵闹,在阳光下胡乱扑腾。这些都是在暗指当时社会道德败坏、小人当道。
最后作者无奈地说:年轻人可能看不清这些("小子谬时见"),而明白人("老夫")选择沉默。因为时代变了,事物都不同了("物违时亦异"),内心的真诚("衷素")又能向谁诉说呢?
全诗通过凤凰与恶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消逝的惋惜,对现实混乱的不满,以及无人理解的孤独。用鸟喻人,既形象又含蓄,让读者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