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徐孺亭边水石连,高名频见野僧传。
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
已说烂何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
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
曲槛静宜开木笔,短墙幽称聚苔钱。
廷评官小无余俸,致仕身闲得尽眠。
梅少也须饶越岳,竹多宁肯让湘川。
樽前白玉杯常在,腰底黄金带未悬。
清露暖空滋菊圃,紫云垂荫养芝田。
仍闻旌表门闾后,朝士褒称过百篇。
箧中书满思安世,楼上诗成忆仲宣。
已说烂何忘意远,定知焦尾用心专。
寒溪乘兴云迎棹,秋夜娱宾月照筵。
曲槛静宜开木笔,短墙幽称聚苔钱。
廷评官小无余俸,致仕身闲得尽眠。
梅少也须饶越岳,竹多宁肯让湘川。
樽前白玉杯常在,腰底黄金带未悬。
清露暖空滋菊圃,紫云垂荫养芝田。
仍闻旌表门闾后,朝士褒称过百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胡氏华林书院的地方,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运用,展现了一个清雅脱俗、充满文化气息的隐逸天地。
前四句用徐孺亭(东汉隐士徐稚的典故)和野僧的传颂,点明书院主人像古代隐士一样德高望重。书箱里堆满书籍像西汉张安世(以藏书闻名),在楼上作诗时又让人想起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字仲宣),这两个典故说明主人学识渊博。
中间部分用"烂柯"(樵夫看仙人下棋,斧柄腐烂的典故)和"焦尾琴"(蔡邕用烧焦桐木制琴的典故),暗喻主人专注学问、超脱世俗。接着用寒溪泛舟、秋夜赏月、曲槛短墙等画面,勾勒出书院清幽的环境,连墙角青苔都显得雅致。
后八句通过对比手法:虽然官职小俸禄薄,但退休后能安眠;梅花虽少却不输越地山岳,竹林茂密堪比湘江流域。酒杯常满却不用金腰带(象征富贵),体现主人淡泊名利。最后用带露的菊圃、紫云笼罩的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田),以及朝廷表彰、文人题咏作结,强化了书院兼具人间清境与世俗荣誉的双重魅力。
全诗就像一组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将自然景物、人文典故和隐逸情怀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一个藏书丰富、诗酒风流的知识分子,在山水环绕中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动形象。
刘骘
刘骘,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一作湘乡人(《湖南通志》卷一三四)。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除潭州教授(同上书)。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以秘书丞直集贤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二四)。六年,出知衡州。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责监涟水军商税。二年,知道州(《永州府志》卷一一)。今录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