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韵谢孙花翁赵宽堂赵贵方见和
金飙荡天末,清泠聚兹花。凛然傲且拒,霜天肩正差。
好事共一观,目眩五色霞。但此慰寂寞,那复矜荣华。
谁无兰蕙姿,谁无桃杏葩。秋边竟谁语,短瓶插交加。
但知爱风味,何必加齿牙。未能输一醉,有兴浩无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赏菊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菊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诗人洒脱的人生态度。
开篇用"金飙荡天末"(秋风横扫天际)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而菊花却在寒风中"凛然傲且拒"(傲然挺立),这种反差突出了菊花不畏严寒的特质。诗人用"霜天肩正差"形容菊花像在寒霜中昂首挺立,拟人化的描写让菊花有了英雄般的气概。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说兰花、桃花虽然娇艳,但都不如秋菊能在寒冷中绽放。诗人特别强调"但知爱风味,何必加齿牙"——只要欣赏菊花的风骨就好,不必计较其他。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人生态度:注重内在品格,而非外在浮华。
最后四句最能体现诗人的真性情:在菊花前饮酒赏秋,兴致可以无穷无尽。这种"有兴浩无涯"的畅快,传递出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生活智慧。
全诗最妙的是把菊花人格化,表面写花,实际是写人。诗人通过菊花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也展现了自己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个性。读来既能感受到秋菊之美,又能体会到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