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的孤独徘徊与内心感慨,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四句是夜景描写:诗人倚着栏杆赏月,眺望远山间升腾的云霞。想走山路回家却发现路途遥远,想去海边又无人同行。这里用"夜月""谷云"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路远""无伴"则直接点出孤独感。
中间两句写徘徊心境:诗人在清澈的淮水边来回踱步,望着广阔的江岸出神。用"徘徊""顾慕"两个动作,生动展现了他内心犹豫不决、向往远方的矛盾心理。
最后四句是人生感悟:诗人感叹世事无常("物情乖喜歇"),坚守节操的人越来越少("守操古难闻")。提到"三越"(古代东南地区)虽然风景不多,但那里的人用真诚打动了君主。这里暗含对现实社会的批评——人们不再重视品德,反而容易被表面姿态迷惑。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月下独处,到河边沉思,最后发出对世道人心的叹息。诗人把孤独旅行的外在画面,和内心对纯真年代的怀念巧妙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跨越千年的共鸣——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会为坚守本心而感到孤独。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