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静江曾帅

岭西支郡联荆湖,时危选帅劳庙谟。
公才健如天马驹,胸中戈甲敌万夫。
向来持节犯贼区,贼降不用丈二殳。
浮云散尽明月孤,世间公论何时无。
煌煌丹诏来天衢,阴风策策随兵符。
大旗十丈车前驱,弓刀武骑前后趋。
我占福星岁在吴,孱虏数尽当磔诛。
笼烽平安羽檄疏,玉帐亦可吟抚须。
奏功入觐乘锋车,峨冠儤直承明庐。
公家事业青史书,公家祖相兄鸿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写给一位名叫曾帅的将领的赠别诗,赞美他的军事才能和功绩。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世间公论何时无"):
诗人首先点出曾帅被派往岭南西部和荆湖地区担任军事统帅的背景——当时国家面临危机,朝廷急需人才。接着用生动的比喻赞美曾帅的才能:像天马一样矫健,胸中装着千军万马。提到他曾经持节出使危险地区,不用武力就使敌人投降,就像乌云散尽后皎洁的明月,他的功绩自有公论。

第二部分("煌煌丹诏来天衢"到"玉帐亦可吟抚须"):
这部分描写曾帅出征的壮观场面。皇帝的诏书从天而降,军队在风中行进,十丈大旗在前开道,全副武装的骑兵前后护卫。诗人预言曾帅此去必定胜利,敌人注定失败。想象战事平息后,曾帅可以在军帐中悠闲地捋须吟诗。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展望未来,预言曾帅立下战功后将回朝觐见皇帝,在朝廷担任要职。最后升华主题,说曾帅家族的功业都会被载入史册,因为他的祖先和兄长都曾是朝廷重臣。

这首诗的特点:
1. 用大量生动的军事意象(天马、戈甲、大旗、弓刀等)塑造了一位英武的将军形象
2. 通过现实描写与未来展望的结合,既展现了当下出征的场面,又预言了未来的成功
3. 最后上升到家族荣誉,使赞美更有深度
4. 语言雄浑有力,充满豪迈之气,很符合赠给将军的主题

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对于国家军事的关注和支持。

释善珍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