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通过简洁的画面传递出自由与思念的情感。
第一句"夜窗听雨话巴山"像电影开场:雨夜中,有人靠在窗边听雨,和朋友聊着关于巴山的往事。这里用雨声和谈话营造出温馨怀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李商隐"巴山夜雨"的典故。
第二句"又入潇湘水竹间"笔锋一转,思绪从巴山跳到了江南水乡。潇湘是湖南的代称,水竹相映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南方湿润清幽的美。一个"又"字暗示这种神游是经常发生的。
后两句用大雁作比喻,意境开阔:"满渚冥鸿谁得似"说沙洲上栖息的大雁来去自由,"碧天飞去又飞还"描绘雁群在蓝天往返飞翔的画面。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暗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虽不能像大雁那样随意来去,但思绪可以跨越千山万水。
全诗短短四句,从夜雨听谈到江南水乡,再到雁阵翱翔,空间不断拓展。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雨声、水竹、飞雁这些寻常景物写得灵动飘逸,让读者感受到他既享受当下闲适,又渴望精神自由的心境。最妙的是最后飞雁的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托举到碧空之中,留下悠远的余韵。
朱芾
明初松江府华亭人,字孟辨。洪武初官编修,改中书舍人。才思飘逸,工词章,兼善翰墨,真草篆隶清润遒劲,风度不凡。画山水人物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