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灭亡的悲剧,却用含蓄的艺术手法表达深刻感慨。
前两句用"青城尘土"象征战乱,说固若金汤的北宋山河(百二山河)一夜之间就沦陷了。这里用尘土飞扬的画面感,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王朝崩塌的突然性。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江山易主,但宋徽宗的绘画艺术(化笔)却永存。野花、啼鸟、春风这些生机勃勃的意象,暗示艺术之美能超越王朝更替。诗人用"神功"形容艺术造诣,用"尚"字强调艺术生命力的持久。
全诗妙在: 1. 用景物对比(尘土vs春风)表现历史巨变 2. 通过书画艺术永恒的主题,表达对文化价值的肯定 3. 看似平静的笔调下,藏着对亡国的深沉哀思
就像用镜头先拍战火硝烟,再聚焦一朵在废墟中绽放的野花,用微小美好反衬巨大伤痛,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特别打动人。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