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采石登蛾眉亭蛾眉山为云霭所蔽
平生山水缘,所阅辄相偶。
寻幽半江浙,领擥如益友。
我闻姑孰下,二梁山对守。
两娥颦黛远,久落诗人手。
今行适未到,梦寐念殊久。
今朝古亭上,四望一无有。
风岚暝四合,云沙涨江口。
渺渺天际间,了不辨妍丑。
登临漫连日,所得竟何取。
嗟予山泽姿,林泉剩奔走。
岁晚忆蛾眉,欲见事还否。
人间遇不遇,难以智力诱。
坠楼人不见,举案情何厚。
何如对此山,远拂双眉柳。
风樯明日上,相期后牛首。
天净楚江寒,黄昏一杯酒。
寻幽半江浙,领擥如益友。
我闻姑孰下,二梁山对守。
两娥颦黛远,久落诗人手。
今行适未到,梦寐念殊久。
今朝古亭上,四望一无有。
风岚暝四合,云沙涨江口。
渺渺天际间,了不辨妍丑。
登临漫连日,所得竟何取。
嗟予山泽姿,林泉剩奔走。
岁晚忆蛾眉,欲见事还否。
人间遇不遇,难以智力诱。
坠楼人不见,举案情何厚。
何如对此山,远拂双眉柳。
风樯明日上,相期后牛首。
天净楚江寒,黄昏一杯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去采石矶的蛾眉亭游玩,却因为云雾遮挡看不到蛾眉山美景的遗憾,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期待落空:开头作者说自己爱游山玩水,像交朋友一样欣赏各地美景。特别向往姑孰(今马鞍山)的"二梁山"(即蛾眉山),但到了现场发现云雾笼罩什么都看不见,连续几天都白等了。这里用"两娥颦黛远"把山比作皱眉的姑娘,既写景又拟人。
2. 人生感悟:作者由看山联想到人生际遇。用"遇不遇"双关,既指能不能见到山,也指人生机遇。提到绿珠坠楼(典故)和举案齐眉(典故),说与其强求这些,不如像欣赏远山一样保持平常心。
3. 洒脱告别:最后作者看开了,决定明天坐船离开。用"黄昏一杯酒"的闲适画面收尾,表现随遇而安的心态。
诗中巧妙运用:
- 比喻:把山比作皱眉的姑娘,把游山比作交友
- 双关语:"遇"字既指遇见风景,也指人生机遇
- 对比:期待中的美景和眼前的大雾形成强烈反差
核心思想是说人生很多事就像看山,强求不得,要学会接受遗憾,保持豁达。这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对现代人面对挫折也有启发。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