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田父辞二首 其二

少妇挼蓝旋染裙,大儿敲葛自浆巾。
新摘摘,笑欣欣,相唤相呼看赛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农家欢庆赛神会的生动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用两个特写镜头:年轻媳妇正把蓝草汁揉进布料里染裙子,大儿子用木棒捶打葛布准备做头巾。这两个细节展现了农家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旋染""自浆"透着忙碌而满足的生活状态。

后三句突然热闹起来:刚采摘的果实还带着新鲜劲儿("新摘摘"),全家人都喜气洋洋("笑欣欣"),互相招呼着去看赛神会。这里的"相唤相呼"特别生动,仿佛能听见农家院里此起彼伏的招呼声,感受到那种迫不及待的欢快气氛。

全诗就像按下快门的连拍:先拍下准备节日的劳动场景,再捕捉全家出动看热闹的瞬间。没有直接写赛神会多精彩,但从人们染新衣、备头巾、欢天喜地赶去观看的举动中,自然流露出农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朴实的快乐。这种通过生活细节传递喜悦的写法,比直接描写节日场面更让人回味。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