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二首 其二

晓色起陇亩,荷耜还西林。
悠悠清溪水,自识沮溺心。
林际半新月,村静闻远音。
何人柴门下,慷慨隆中吟。
未知千载事,好风开我襟。
忽持一尊酒,苍然白云深(俱归自然,无时下伧气。)。

现代解析

这首《田家杂兴二首 其二》描绘了一幅清晨的乡村田园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早晨的宁静

“晓色起陇亩,荷耜还西林。”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田野升起,农夫们扛着农具,回到西边的树林。这一句描绘了清晨劳作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悠远的溪水与平静

“悠悠清溪水,自识沮溺心。” 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能够理解古代隐士沮授和陶渊明的心境。这里的“沮溺心”指的是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用溪水来比喻这种向往和平静的心境。

自然之美与心灵契合

“林际半新月,村静闻远音。” 在树林的边际,新月半隐半现,宁静的村庄中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隐约声音。这里表达了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契合,感受到了自然和心灵的和谐之美。

隐居者的梦想与现实

“何人柴门下,慷慨隆中吟。” 哪个隐居者在柴门之下,吟诵着关于隆中(诸葛亮隐居的地方)的诗句。这里可能是指古代那些心向隐居、追求理想的生活者。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诗人自己心声的表白。

对未来的期待

“未知千载事,好风开我襟。” 对于未来的未知之事,诗人希望能有好风(指美好的机遇或变化)来吹开他心中的帷幔,带来新的启示或希望。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盼和向往。

结尾的感慨

“忽持一尊酒,苍然白云深(俱归自然,无时下伧气。)。” 突然间诗人拿起酒杯,面对着深邃的白云,感慨地说着要回归自然,不再有世俗的烦恼。这表达了诗人积极向自然寻求宁静、超脱世俗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古人的故事,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