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七十首 其五 支道人遁赞佛
震旦值熙阳,首夏时清和。缅怀鹫岭地,兹夕降奢摩。
明星一悟法,慈悲周九阿。撚花陟宝座,花影何婀娜。
阿难笑传意,外道生障魔。岂期一茎草,可为千丈柯。
历劫已无数,未来今已过。嗟予禀夙愆,幸得渡慈波。
巍巍鸡足山,众宝何嵯峨。一自法鼓息,昏夜徒吹螺。
禅解既已鲜,支离何众多。空有澄观理,不聆帝子歌。
遂使阎屠人,终日疲婆娑。真性了无取,千载如一俄。
颠倒识浪中,仡仡复蹉蹉。哀哉此众生,忍闻修多罗。
渡海必以筏,无筏难涉河。渡竟还自渡,由旬与刹那。
寄言后世士,讽诵无怠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拟古诗七十首》中的一首,作者在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与领悟,以及对众生的关怀。我们可以逐句分析,理解诗中的深层次含义。
首句“震旦值熙阳,首夏时清和”,意思是大清国正值春末夏初,气候宜人,阳光明媚。这里的“震旦”是指中国,而“熙阳”则是形容阳光明亮,给人带来温暖。这句话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背景。
“缅怀鹫岭地,兹夕降奢摩”,指的是诗人怀念古代印度的圣山,以及佛祖在这里传法的场景。这句诗暗示着佛祖的教义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明星一悟法,慈悲周九阿”,说佛祖的智慧如同明星一样照亮世界,使人们的苦难得以解脱,慈悲的光辉遍布整个世界。“明星”象征着智慧和佛法的光辉,而“九阿”则代表了宇宙间的万物。
接下来,“撚花陟宝座,花影何婀娜”,描述的是佛祖坐上宝座,手持莲花的情景。这里的“撚花”指的是佛祖的象征动作,象征着清净与慈悲,而“花影婀娜”则描绘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景象,体现了佛教美学。
“阿难笑传意,外道生障魔”,意思是阿难尊者通过微笑传递佛祖的意思,而外道则因此产生障碍,这暗示了正法与邪法之间的斗争。
“岂期一茎草,可为千丈柯”,转折点在于,一株小草,最终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这形象地表达了佛法在众生心中的种子,虽然微小,但最终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历劫已无数,未来今已过”说明历经无数劫难,佛法已经存在很久,未来也已到来,意味着佛法的不灭和永恒。
“嗟予禀夙愆,幸得渡慈波”,诗人感叹自己曾经有过过错,但幸运地得到了佛法的指引,如同渡过了慈爱之海。“夙愆”指的是久远的过失,而“慈波”则是指佛法的恩惠和慈悲。
“巍巍鸡足山,众宝何嵯峨”,再次描绘了佛祖坐化之地的壮观景象,众宝山象征着佛教的丰富资源和宝物。
“一自法鼓息,昏夜徒吹螺”,诗人感叹佛法的终止,夜晚吹螺的声音显得更加凄凉,暗示了佛法在世间传播的重要性。
“禅解既已鲜,支离何众多”,描述了禅学理解的稀少和禅学支离破碎的情况,意味着佛教经典的学习和领悟并不容易。
“空有澄观理,不聆帝子歌”,诗人感叹人们虽然懂得了一些佛教道理,但并不能深刻理解佛祖所说的最高智慧。
“遂使阎屠人,终日疲婆娑”,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一个道理,人们忙碌奔波,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就像被阎王宰割一般,劳苦无措。
“真性了无取,千载如一俄”,意思是真正的本性无需刻意追求,一生中也只是一瞬间。
“颠倒识浪中,仡仡复蹉跎”,描述了人们在错误意识的波浪中颠簸,虚度光阴。
“哀哉此众生,忍闻修多罗”,诗人哀叹众生的盲目,怎能忍受佛经的真理。
“渡海必以筏,无筏难涉河”,这里强调了渡过人生苦海需要依靠佛法,没有佛法的帮助,很难到达彼岸。
“渡竟还自渡,由旬与刹那”,意思是渡过之后还要继续学习佛法,这正是佛法的不息传承。
“寄言后世士,讽诵无怠跎”,最后诗人对后人说,要反复诵读佛法,不要懈怠。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佛陀的传法场景和佛法对众生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众生的关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佛法,不断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