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黑水洋
舟行五宵旦,黑水乃始渡。
重险讵可言,忘生此其处。
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
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掀然大波起,倏与危樯遇。
入水访冯夷,去此特跬步。
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
呼天天不闻,委命命何据。
川后幸戢威,风伯并收驭。
偶济固云喜,既往益增惧。
居常乐夷旷,蹈险忧覆坠。
出处愧宿心,祸福昧前虑。
皎皎乘桴训,持用慰情素。
重险讵可言,忘生此其处。
紫氛蒸作云,玄浪蹙为雾。
柁底即龙跃,橹前复鲸怒。
掀然大波起,倏与危樯遇。
入水访冯夷,去此特跬步。
舟子尽号泣,老篙亦悲诉。
呼天天不闻,委命命何据。
川后幸戢威,风伯并收驭。
偶济固云喜,既往益增惧。
居常乐夷旷,蹈险忧覆坠。
出处愧宿心,祸福昧前虑。
皎皎乘桴训,持用慰情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渡黑水洋》生动描绘了一次惊险的海上航行,通过直白的语言传递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生命的思考。
全诗以时间顺序展开:前四句先交代背景——船在黑水洋上航行了五天五夜,进入最危险的水域。"紫氛蒸作云"到"橹前复鲸怒"六句,用夸张的比喻描写海上险境:水汽蒸腾成乌云,黑色巨浪翻涌如雾,船底仿佛有蛟龙翻腾,船头似有巨鲸发怒。这种写法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大海的狂暴。
中间八句是全诗高潮。突然掀起的巨浪几乎掀翻桅杆,诗人感觉离淹死只有半步之遥。"舟子尽号泣"四句特别真实——连经验丰富的水手都在哭喊祈祷,老船工也在悲叹,但呼天不应,只能听天由命。这种集体恐慌的描写比单纯写景更有冲击力。
后八句写脱险后的反思。诗人先庆幸躲过一劫,但随即产生后怕,进而思考人生哲理:平时总喜欢安逸,遇到危险才知恐惧;既想实现抱负又怕遭遇不测。最后引用孔子"乘桴浮于海"的典故,用先贤智慧来宽慰自己矛盾的心情。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真实感:不美化危险,不掩饰恐惧,最后的思想矛盾也特别接地气。诗人用"蒸、蹙、跃、怒"等动词让海浪活起来,用船员哭喊的细节让人身临其境,最后回归到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生命困惑,这种从具体经历升华到人生思考的写法,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