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莎矶(在合州小三峡江中)(丙午)》描绘了诗人在合州小三峡江中游历时所见的景色和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同时表达了自身对于旅途中的种种感慨。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
1. 危矶高并影岧峣:诗人站在莎矶这个临江的高地上,眼前的江景非常壮观。危矶指的是临江的巨石,岧峣则形容其高耸入云。巨石与江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春暖涪江绿未消:春天来临,涪江水暖,江水变得更加碧绿清澈。诗人用“绿未消”形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3. 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诗人进入峡谷,仿佛看到了双滟滪的景象。双滟滪可能是指峡谷中的某种自然景观。隔波远望,似乎能看到小松寥这个地方。这里的景色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
4. 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诗人身处水上驿站,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危险。心中急切想要回到家乡,但山路迢迢,归途遥远。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无奈。
5. 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诗人想知道附近是否有荒僻的村庄,那里是否有成熟的村酒。在潺潺的泉水中,诗人暂时停下船桨,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部分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找片刻的休憩和心灵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合州小三峡江中的美景和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人在旅途中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家的思念和对旅途疲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