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憔悴江南客。
问六代繁华去后,竟无消息。
一片孤城斜照里,剩有青山半壁。
听打岸寒潮正急。
龙虎销残莺燕老,便英雄儿女皆陈迹。
聊付与,隔江笛。
桃花暗抱脂痕泣。
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
廿四桥边眉样月,曾照琼娘夜立。
更不管玉箫声寂。
流尽旧家帘幕影,恨秦淮总是无情碧。
摇画舫,到烟夕。
问六代繁华去后,竟无消息。
一片孤城斜照里,剩有青山半壁。
听打岸寒潮正急。
龙虎销残莺燕老,便英雄儿女皆陈迹。
聊付与,隔江笛。
桃花暗抱脂痕泣。
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
廿四桥边眉样月,曾照琼娘夜立。
更不管玉箫声寂。
流尽旧家帘幕影,恨秦淮总是无情碧。
摇画舫,到烟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漂泊江南的游子,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深沉感慨。词人用"憔悴"二字开篇,直接点明自己疲惫失意的状态。
上片通过"六代繁华"(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辉煌)与眼前"孤城斜照"的对比,展现历史变迁的沧桑感。"青山半壁"和"寒潮急打"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时代动荡。词人感叹曾经的英雄美人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只能把这份感慨寄托在隔江传来的笛声中。
下片用"桃花泣血"的拟人手法,暗指南明王朝的覆灭。"移根换叶"暗示政权更迭,但"嫩红犹湿"又透露出复国希望。词中提到的"廿四桥"和"琼娘"都是扬州典故,与上片的南京形成呼应,展现整个江南的兴衰。最后以"秦淮碧波"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画舫摇向暮色的画面,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怅惘。
全词最动人的是将个人漂泊感与家国兴亡紧密结合,用江南典型景物串联古今,在婉约词风中蕴含着沉郁的历史厚重感。那些看似写景的句子,其实都在诉说对故国沦亡的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