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儿六郎

霜飘鸳瓦重,月上燕梁迟。
最是消魂处,明珠去掌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悼亡儿六郎》描绘了一种深深的悲伤和失落之情。下面我尽量用现代语言来解释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霜飘鸳瓦重”,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霜气飘落在像鸳鸯形状的瓦片上,使得瓦片变得沉重。这里的“鸳瓦”可能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精美的瓦片,而“重”字则传达了一种沉重的感觉,可能是心理上的,也可能是由于霜重的实际重量。

接着,“月上燕梁迟”,月亮升上了天空,照亮了燕子栖息的梁木。这里的“燕梁”可能是指燕子筑巢的梁上。而“迟”字,在这里可能表达的是月亮升起得慢,也暗示了诗人因悲伤而感到时间流逝缓慢。

然后,“最是消魂处”,这里的“消魂”是一种极度悲伤的表达,意味着非常伤心,灵魂都要被消散了。诗人用“最是”来强调这是最让人悲伤的时刻。

最后,“明珠去掌时”,这句话直接表达了对失去孩子的哀悼。这里的“明珠”比喻孩子,像宝贵的珍珠一样珍贵。而“去掌”则意味着孩子已经离开,不再在诗人的手中。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抽象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深深怀念和无法割舍的悲痛。诗中充满了对失去孩子的惋惜和悲痛,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