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调任时的情景,充满对自然与人文的赞美。
前两句"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用比喻手法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水画卷:这位严姓官员的家乡在吴楚交界处,那里的溪水清澈如冰,山峰温润似玉。通过"冰""玉"这两个纯净的意象,既展现了当地的自然美景,也暗含对主人公品格的赞美。
后两句"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转向政绩描写。这位官员把原先治理上饶的好政策带到玉山,使得逃亡在外的百姓都纷纷回乡。"逋人相逐还"这个生动画面,既表现了百姓对好官的拥戴,也体现了主人公的治理才能。一个"更"字巧妙连接新旧任所,突出其政策的延续性。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将山水之美与为政之德完美融合,既展现了江南特有的灵秀风光,又歌颂了官员勤政爱民的形象。诗中"冰溪玉山"的纯净意象与"逋人相逐"的温馨场景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