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韵得柳字
小年不畏暑,赫日抗尘走。
中岁得早衰,受热坐不偶。
炎官不贷人,焦火十日久。
一凉谢天公,物极出援手。
不知檐间雨,为洗池上柳。
便荫赤藤簟,来倾碧筒酒。
此身付阴阳,了了鱼在笱。
相逢取意醉,是名无何有。
夷犹太平时,自称江南叟。
中岁得早衰,受热坐不偶。
炎官不贷人,焦火十日久。
一凉谢天公,物极出援手。
不知檐间雨,为洗池上柳。
便荫赤藤簟,来倾碧筒酒。
此身付阴阳,了了鱼在笱。
相逢取意醉,是名无何有。
夷犹太平时,自称江南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人从年轻到中年的心境变化,以及面对炎炎夏日时的生活态度。
年轻时("小年")不怕酷暑,顶着烈日到处跑;中年后身体变差("早衰"),一受热就浑身不舒服。连续十天的高温像火烤一样("焦火十日久"),直到一场凉雨降临才得救。这场雨不仅浇凉了天气,还洗净了池塘边的柳树。
雨后,诗人躺在竹席上乘凉,喝着用荷叶当酒杯的酒("碧筒酒")。他把身体交给自然("付阴阳"),像鱼困在竹篓里一样随遇而安。和朋友相遇就痛快喝酒,这种状态就像传说中的"无何有之乡"——一个无忧无虑的理想境界。
最后诗人幽默地说:在这太平年代,我这个老头("叟")就自称是江南的老闲人吧。全诗通过对抗暑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顺应自然、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