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我家无绛帐,贫贱人所弃。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园败屋,不见花药丽。
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上雨下对}。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哈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穉。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燬。
忽闻唔咿声,老怀倍欢喜。
比邻亦惊怪,捩眼不敢睨。
先生史鱼直,自谓骨不媚。
珠玉在短褐,深藏未轻市。
而况门阀高,指不屈第二。
肯应童蒙求,为尔觉昏昧。
袖中一卷书,传之自名世。
尔幸近得师,盍勉从学志。
人品分中下,教法初无异。
采芑复采芑,我田自新美。
那似斥卤滨,弥望荒白苇。
短园园败屋,不见花药丽。
赖此小窗明,晴光开霮{上雨下对}。
日长书好读,所讲先孝悌。
泥牛共土狗,勿复事嬉戏。
后池蒲稗深,竟日群哈吠。
也勿向池边,照影如孔翠。
低头勤笔砚,翻墨满裾袂。
男儿十四五,年纪非幼穉。
不妨笑阿翁,愦愦长如醉。
先生有雪霜,严威不汝霁。
今朝发长吟,闭门苦觅句。
老年谢丸药,殆似陈无己。
区区古人心,今人知者几。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但令本根在,浮华终易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贫穷但正直的家庭如何重视教育的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温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寒门志气 开篇就说"我家没有豪华学堂,穷得被人瞧不起",但突然听到孩子们读书声,老人高兴得眼眶发热。邻居们斜眼偷看都觉得惊讶——这种反差生动表现了贫苦家庭对知识的渴望,就像在说"我们虽穷,但绝不让下一代输在志气上"。
2. 严师风骨 诗中老师被比作古代正直的史官(史鱼),"骨头不会谄媚",像珍珠藏在破衣服里也不轻易出售。这个比喻既说明老师品德高尚,也暗示知识比金钱珍贵。老师对顽皮孩子的警告特别有趣:"泥巴捏的牛、土做的狗别玩了""别去池塘边照影子臭美",活脱脱一个严厉又可爱的私塾先生形象。
3. 教育智慧 诗人提出"不管孩子资质如何,教学方法都一样",就像种田要勤施肥(采芑指采野菜肥田)。最动人的是"只要保住根本,浮华终会消散"这句话,把做人的根本道理说得像种树护根一样简单透彻。
4. 隔代温情 结尾爷爷自嘲"你们可以笑话我这个糊涂老头",但转头又严肃提醒"老师板起脸来像下霜"。这种既慈爱又严格的态度,让人看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温暖与力量。
全诗就像老人在油灯下唠家常:用种田比喻育人,拿泥玩具教育孩子,把深刻道理藏在生活琐事里。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再穷也要读书"的倔强,和"做人比功名重要"的智慧,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