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綵线珠楼月半轮,共看河鼓会天孙。
儿童争喜蛛丝网,庭院何惭犊鼻裈。
书传古香生齿颊,机梭空影落匏尊。
桥填鹊石通银浦,乞巧何时叫帝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场景和民间风俗,充满生活气息和神话色彩。

前两句用"珠楼上的半轮月亮"和"看牛郎织女相会"的画面,直接带我们进入七夕夜晚。诗人用"彩线"暗喻传说中的鹊桥,用"河鼓"(牛郎星)和"天孙"(织女)的古老称谓,既保留神话韵味又充满诗意。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民间习俗:孩子们兴奋地玩蜘蛛结网占卜游戏,普通人家在院子里晾晒衣物也不觉得难为情。这里用"犊鼻裈"(短裤)这种日常衣物,展现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后两句突然转到文人雅趣,说古籍的墨香仿佛还留在唇齿间,织布机的影子倒映在酒器上,把书香生活和劳动场景巧妙融合。

最后两句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喜鹊搭桥让有情人相会,而人间女子向天宫祈求巧手的愿望何时能上达天庭?用"银浦"形容银河,"帝阍"指天门,既保持仙气,又带着人间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全诗像一组镜头,从星空神话切换到儿童游戏,从百姓日常转到文人雅趣,最后又回到银河传说。诗人用"蛛丝网""短裤""酒器"这些接地气的物品,把天上的爱情故事和人间的乞巧风俗自然串联,让浪漫神话有了烟火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