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显宗墨竹
天人赋物如天工,墨光洒竹回天容。
千年劲玉寒不死,清波照响悲吟龙。
烟凝草绿承华殿,鬼冷秋霜月如练。
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春云一散风吹尘,茫茫海色翻青鳞。
金仙泪痕愁汉月,尚怜玉轴随时新。
梦跨茅龙上天去,女娲补天天不语。
海绡画鸾生翠羽,踏破银湾湿河鼓。
射龙江深春不度,风色萧萧怨千古。
千年劲玉寒不死,清波照响悲吟龙。
烟凝草绿承华殿,鬼冷秋霜月如练。
长毫写影竹不知,《子夜歌》残空记面。
春云一散风吹尘,茫茫海色翻青鳞。
金仙泪痕愁汉月,尚怜玉轴随时新。
梦跨茅龙上天去,女娲补天天不语。
海绡画鸾生翠羽,踏破银湾湿河鼓。
射龙江深春不度,风色萧萧怨千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话色彩的墨竹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层解析:
1. 艺术与自然的结合 开篇说上天赋予万物如鬼斧神工,而画中的墨竹仿佛让天光重现。竹子像千年寒玉般坚韧不朽,倒映在清波中,仿佛能听到龙吟般的悲凉声响。这里用"劲玉""悲吟龙"等意象,既突出竹子的挺拔,又赋予画面动态的哀愁感。
2. 时空交错的意境 诗中提到华殿上草色凝烟、秋霜冷月如白练,画中的竹子似乎不知自己被描绘,而《子夜歌》的残曲更添寂寥。这里将现实(宫殿)、艺术(墨竹)与历史(古曲)交织,营造出时空苍茫的氛围。
3. 物是人非的感慨 "春云散尽风卷尘"暗示繁华易逝,而画作(玉轴)却历久弥新。金仙(画中人或作者)对着汉月落泪,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种对比强化了艺术永恒、人生短暂的主题。
4. 神话般的超脱 后段诗人幻想骑茅龙飞升,但女娲补天却沉默不语,暗喻现实困境无解。画中鸾鸟羽毛鲜活,踏破银河溅湿星辰,而江深阻隔、春风难度,最终留下千古萧瑟的哀怨。这里用神话意象(女娲、河鼓星)将情绪推向高潮,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现实的阻隔。
全诗以墨竹为引子,实则抒发了对永恒与短暂、艺术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玉轴新而人事非""踏破银湾却阻隔"等矛盾意象,展现了一种既向往超脱又困于尘世的复杂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跨越时空的艺术张力和生命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