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圭墨竹

风生太液水微波,霜影侵阶月色多。
截得昭华苍玉琯,多情箫史奈愁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略带忧愁的夜晚场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典故的巧妙结合,传递出细腻的情感。

前两句写景:微风吹过太液池,水面泛起轻柔的波纹;月光洒在台阶上,霜色的竹影与月色交融。这里用"微波"和"多"字,既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又营造出清冷朦胧的意境。

后两句用典抒情:诗人将竹子比作传说中的昭华玉琯(一种珍贵乐器),又把吹箫的箫史(古代传说中擅长吹箫的人物)引入诗中。表面写截竹制箫,实则暗含深意——纵然有美妙的乐器,多情的乐师也难解心中愁绪。这种"以乐衬哀"的手法,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全诗妙在将自然竹影、神话传说与个人情感自然融合,用清冷的月色、悠远的箫声作背景,把文人那种含蓄又难以排遣的惆怅表现得既优雅又深刻。就像一幅水墨画,留白处比着墨处更耐人寻味。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