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水间安家的理想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充满闲适的田园趣味。
前两句"白水青山此卜居,水光山色澹幽虚"直接点题:诗人选择在清澈流水和苍翠青山间定居,这里的水光山色宁静淡雅,远离尘嚣。"卜居"就是选择居住地的意思,用"白""青"两种干净的颜色勾勒出纯净的自然画面。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生活:门前像陶渊明一样种着柳树("先生柳"典故),虽然住在偏僻处,但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长者")乘车来访。白天孩子们跟着自己散步,夜晚松间明月照在琴书之上——这两句特别生动,用"日落""夜深"的时间变化,展现日常生活里充满诗意的细节。
最后两句用两个典故自嘲:西汉司马相如曾因糖尿病("消渴")辞官,汉代郑子真隐居谷口却名声在外。诗人说自己就像他们一样,虽然隐居却意外获得虚名,语气里带着些幽默和无奈。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隐居生活写得如诗如画,既有"儿童随杖履"的烟火气,又有"松月上琴书"的雅致。诗人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把山水、家人、朋友、琴书这些元素巧妙组合,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不在于逃避现实,而在于发现日常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