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雨叹

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

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汉时贤守令,此义尚肃将。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

养人乃食人,田事岂所详。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

呜呼匠人职,古法未渺茫。沟防废不修,万姓罹凶荒。

一言俟采风,吏责非天殃。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古代人种田很讲究水利工程,挖沟筑堤防洪水,所以即使低洼的田地也能丰收。但后来官员不作为,水利失修,导致百姓遭灾。

全诗分三个部分: 1. 先说古人智慧(前8句):古代种田会修坚固的堤坝和排水沟,像做数学题一样规划得清清楚楚。就算在低洼地种田,发大水也不怕,荒年也能丰收。汉代的好官还认真执行这些方法。

2. 再骂现在官员(中间6句):可千百年后的官老爷们,就知道剥削百姓。他们觉得"养民"就是让百姓有饭吃,根本不管农田建设。结果下场小雨,低洼地就变成汪洋大海。

3. 最后点明主题(后6句):其实古人留下的治水方法明明白白,现在沟渠堤坝都荒废了,害老百姓遭灾。这根本不是天灾,纯粹是当官的失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古代VS现代,好官VS庸官,形成强烈反差 - 接地气的比喻:把水利工程说成"像做数学题",把官僚说成"觉得养民就是管饭" - 强烈的现实关怀:直接指出人祸比天灾更可怕,骂官骂到点子上 - 最后一句特别有力:"这不是天灾,是当官的没尽责!"就像现在网友的犀利评论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古代版的"曝光不作为官员"的批评诗,今天读来依然觉得针砭时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