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人曲

燕山风高白草枯,月明何处夜吹芦。边人戍久不忍听,泪湿腰间金仆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士兵的思乡之情,用简单画面传递深沉情感。

前两句用"燕山风大、枯草发白"和"月光下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笛声"两个画面,立刻把读者带到荒凉的边塞。这里没有直接写人,但"风高草枯"的萧瑟和飘忽的笛声,已经暗示了环境的艰苦和孤独。

后两句聚焦到士兵身上:驻守边疆太久的人,连笛声都不敢细听——因为一听就会想家。最妙的是"泪湿腰间金仆姑"这个细节,士兵的眼泪打湿了佩带的箭袋(金仆姑),既说明他低头落泪的姿势,又用闪亮的箭袋反衬出他内心的黯淡。

全诗没有直接说"想家",但通过荒凉的景色、催人泪下的笛声、打湿武器的眼泪,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这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也是有血有肉、会思念亲情的普通人。短短四句,既有边塞风光,又有人情味,像用文字拍了一部微型纪录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