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三

祝祝呼来,佐公膳、却分双只。
一拳耳,不成毛羽,休论肥瘠。
酷似小儿窠内老,待寻道士笼中易。
奉高名、取笑冠同群,予滋戚。
不尔杀,知无益,必自毙,生何迫。
可记得,斜阳寸坞,于埘于桀。
深院教栖名士牖,后车载去淮南宅。
有茅容、明日饭林宗,非畴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了一只待宰的鸡,用幽默自嘲的方式道出了底层小人物的无奈命运。

上阕写鸡的可怜相:被人呼来喝去,成了盘中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羽毛稀疏,连道士的鸟笼都不屑收留。虽然顶着"高名"(鸡在古代有"五德之禽"的美称),却沦为笑柄,让人看了心酸。

下阕更深刻:不杀它吧,活着也是受罪;杀了吧,又于心不忍。想起它曾在夕阳下的鸡窝里自在生活,如今却被关在深院,像名士一样被圈养。最后两句用典故(茅容杀鸡待客的典故)暗示:明天就要被煮来待客,和从前自由的日子完全不同了。

全词妙在借鸡说人: 1. 用鸡的遭遇比喻寒门士子的困境,空有才学却难逃被宰割的命运 2. "奉高名"其实是反讽,表面尊贵实则卑微 3. 通过"明日饭林宗"的典故,暗示读书人最终都难逃成为权贵"盘中餐"的命运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不成毛羽"写鸡的瘦弱,"斜阳寸坞"勾勒出田园生活的温馨,与后文形成强烈反差。通篇带着苦笑,把小人物的辛酸写得既诙谐又深刻。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