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秋晚行堤上,书声在茅屋。
月出不逢人,风来弄修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场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秋晚行堤上,书声在茅屋"像电影开场: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漫步在河堤上,突然听到茅草屋里传来读书声。这里用"行"和"书声"两个动态元素,让静止的秋夜活了起来。

后两句"月出不逢人,风来弄修竹"更妙:月亮升起却没见到人影,只有风吹动细长的竹子。这里的"弄"字用得特别生动,仿佛风在调皮地拨弄竹子玩耍。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自然景物写得很有灵性。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声音(书声)、光影(月出)、触感(风来)多种感官体验。最精彩的是明明写了人的活动(行走、读书),最后却"不逢人",这种若有若无的意境,让秋夜显得更加幽静深远。就像我们有时在夜晚散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却看不见人,那种神秘又安宁的感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