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人母

金殿承恩后,萱堂弃养初。
哀音伤哺鸟,□索泣枯鱼。
遗泽衣间润,游魂梦后孤。
到家肠正断,烟月冷萧疏。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母亲去世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失去至亲的悲痛。

首联"金殿承恩后,萱堂弃养初"形成强烈对比:前句说自己在朝堂受封的荣耀时刻,后句立即转到母亲离世的噩耗。这种人生巅峰与至亲离世的反差,凸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颔联用"哺鸟"和"枯鱼"两个意象:失去幼鸟的母鸟哀鸣,离水的鱼儿挣扎,既暗喻母亲养育之恩,又暗示生命逝去的凄凉。"泣"字前的缺字可能是强调哭泣的动作,让悲痛更具体。

颈联转向细节描写:抚摸母亲遗留的衣物仿佛还能感受到她的温暖("遗泽衣间润"),梦中相见后醒来更觉孤独("游魂梦后孤")。这种虚实交织的写法,让思念有了触感。

尾联写归家场景:肝肠寸断时,只见清冷月色笼罩着空荡的家("烟月冷萧疏")。以景结情,用环境的凄冷烘托内心的孤寂,余韵悠长。

全诗没有直接哭喊,而是通过哺鸟、枯鱼、遗衣、冷月等意象,让读者在画面中感受绵长不绝的哀思。这种含蓄克制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悲痛更有感染力,展现了东方美学中"哀而不伤"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