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同前)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篁新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是追思,依依梦中情绪。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来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南园的闲适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超脱尘世的情怀。

上片用生动的画面感展开:暑天的南园别有一番景致,三五成丛的新竹长得齐整,竹梢轻拂屋檐。耳边是风吹荷叶的沙沙声和雨打梧桐的淅沥声。午后阳光透过帘子投下斑驳影子,远处蝉鸣时断时续,把人从浅梦中唤醒。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竹影、帘影)、听觉(风雨声、蝉鸣)和触觉(暑气),营造出慵懒宁静的夏日氛围。

下片转入哲理思考:诗人驻足凝望,感叹过往皆成云烟,眼前美景也无法长留。人间万事都不值得过分执着,唯有梦中那份朦胧的眷恋最真实。看着茶汤上浮动的泡沫和袅袅升起的熏香,突然明白为什么陶渊明能成为"羲皇之民"——因为他懂得放下执念,在简单生活中找到永恒。

全词最妙处在于将日常景物(竹、雨、茶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自然结合,用夏日片刻的闲适,道出"活在当下"的智慧。最后用陶渊明的典故,把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推到极致,让人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心灵的清凉。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