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谣

我不愿种桃李花,春风已老空咨嗟。
我亦不愿种杨柳,飞絮频沾大道泥,长条折尽离人手。
昨夜深山吼雷雨,蛟龙怒斗争掀舞。
风驰电激欻然收,断甲遗鳞齐入土。
眼前突兀化作松,虬枝铁干翻游龙。
呼童汲井竞灌溉,盛夏谡谡摇清风。
广庭皎月明如水,老鹤叫月舞不已。
清影须从拂地看,惊涛直欲凌空起。
自笑支离不世情,愿随辟谷学长生。
披襟独坐松阴下,还向松根乞茯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坚韧品格的追求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开头用"不愿种桃李/杨柳"的否定句式,点明桃李虽美但易凋零(春风老去只剩叹息),杨柳虽柔但命运悲惨(柳絮沾泥、枝条被折),暗示作者不屑于追随世俗追捧的短暂美好。

接着用惊心动魄的雷雨场景(蛟龙打架、闪电狂风)比喻松树的诞生过程,把普通植物生长写成了一场神话战斗,突显松树与众不同的来历——它是自然力量的结晶,自带传奇色彩。

随后描绘松树的英姿:枝干如铁、树形如龙,夏天能带来清凉(谡谡是风吹树叶声),月下能与鹤共舞,树影落地似惊涛骇浪。这些画面把静止的松树写得充满动态美,展现其既刚强又灵动的特质。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笑自己性格孤僻不合群(支离不世情),想学神仙辟谷养生,最终选择与松树为伴——独坐松荫、挖茯苓(中药,传说久服可成仙)。这个结尾把松树从景物升华为精神伴侣,表明作者要通过亲近松树来实现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全诗妙在把植物人格化:桃李杨柳代表世俗的虚荣,松树则是遗世独立的象征。最打动人心的,是作者在"种什么树"这个日常选择里,藏进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