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杀虎歌
滨州浡海县,兵籍有刘平。
其妻曰胡氏,艰险常同经。
起赴零阳戍,仍辇两儿行。
暮宿沙河岸,忽闻啸风声。
一虎蹲其间,视平若孩婴。
吞臂曳之去,胡氏跃且惊。
走逐十馀步,掣足与虎争。
急呼儿取刀,屠虎肝肠倾。
虎毙平脱口,扶归季阳城。
一支骨已碎,三日目乃瞑。
夫殁入黄泉,妇哭入青冥。
风云变黯澹,禽鸟为悲鸣。
帅府取皋比,列状达省庭。
庭庭状其义,复户仍免征。
旌表见国政,激劝通人情。
大哉夫妇恩,直与生死并。
死同葬虎腹,生同食虎羹。
谁谓荆钗辈,乃有如此英。
班班古列女,好事多丹青。
宜将杀虎传,题编家家屏。
其妻曰胡氏,艰险常同经。
起赴零阳戍,仍辇两儿行。
暮宿沙河岸,忽闻啸风声。
一虎蹲其间,视平若孩婴。
吞臂曳之去,胡氏跃且惊。
走逐十馀步,掣足与虎争。
急呼儿取刀,屠虎肝肠倾。
虎毙平脱口,扶归季阳城。
一支骨已碎,三日目乃瞑。
夫殁入黄泉,妇哭入青冥。
风云变黯澹,禽鸟为悲鸣。
帅府取皋比,列状达省庭。
庭庭状其义,复户仍免征。
旌表见国政,激劝通人情。
大哉夫妇恩,直与生死并。
死同葬虎腹,生同食虎羹。
谁谓荆钗辈,乃有如此英。
班班古列女,好事多丹青。
宜将杀虎传,题编家家屏。
现代解析
这首《胡氏杀虎歌》讲述了一个普通妇女胡氏勇杀猛虎、救夫护子的震撼故事,展现了平凡人身上的非凡勇气和夫妻情义。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首诗的魅力:
首先,这是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女英雄"故事。诗中用对比手法突出胡氏的英勇——当丈夫刘平像婴儿般被老虎叼走时,这个看似柔弱的妇女却敢追着老虎搏斗,最后用刀剖开虎腹。这种"弱胜强"的反转,比武侠小说更真实动人。
其次,诗歌通过细节让故事充满感染力。比如"吞臂曳之去"的惊险画面、"三日目乃瞑"的悲壮结局,特别是"生同食虎羹"这个细节,既体现了复仇的快意,又暗含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这些具体描写让人仿佛亲眼目睹整个过程。
最后,诗歌升华了普通人的价值。作者特意强调胡氏只是个"荆钗辈"(戴木簪的贫寒妇女),却做出了连男子都难以企及的壮举。结尾建议把故事"题编家家屏",就是要让世人知道:伟大不专属于王侯将相,市井小民身上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全诗用白话叙事,但字里行间充满力量。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那种"大哉夫妇恩,直与生死并"的朴素信念——正是这种对家人最本能的守护之爱,让一个普通农妇爆发出惊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