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五岳名山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无法自由出行的遗憾,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能自由游历的羡慕之情。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五岳的雄伟奇特,说明诗人想通过远游来寄托自己的思考。"幼舆"两句借用历史人物典故:幼舆(东晋名士)沉迷山水成瘾,宗炳(南朝画家)虽年老不能远行,却通过画山水来"神游"。这里诗人用这两个例子,既赞美友人对山水的热爱,也暗示自己虽不能亲临,但心已随友人同游。
中间两句是想象友人游玩时的惬意生活:在寺庙对月饮酒,赏花时不必等人相约。这展现了远离尘世的逍遥自在,充满诗意的生活画面。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惭愧自己还被俗务束缚("樊笼"比喻现实生活的牵绊),羡慕友人能随心所欲地飘游四方。这里既有对自由的渴望,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淡淡忧伤。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开阔,通过对比(友人的自由与自己的束缚)和想象(友人游玩的场景),把对山水的向往、对友人的羡慕、对自己的感慨都自然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