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船上听雨看灯、孤独忧愁的心情。
上片写眼前场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船窗边,只有影子陪着灯影。外面的风雨显得特别烦人,好像在故意欺负这个孤独的人。这里用"无聊"形容风雨,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好像风雨也懂得捉弄人似的。
下片由眼前转到回忆:想起曾经在江南水乡的孤舟上与某人相遇,那时人和大雁都让人心醉。但现在山水相隔,忧愁就像这遥远的山水一样望不到头。"愁水愁山"这个说法很妙,把抽象的愁绪和具体的山水联系起来,让无形的愁变得可以触摸。
整首词最大的特点是"双线并行":上片"影儿-灯儿"对下片"人也-雁也",上片"风-雨"对下片"愁水-愁山"。这种对称的结构让孤独感层层递进,最后落在"一样遥"上,把空间上的遥远和心理上的愁苦完美融合。语言看似简单,却把孤独、思念、忧愁这些复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