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三夜自浦口渡江(丙子)

车过寒江雨益零,层阴不见蒋山青。
秦云久作骄阳色,沈醉南朝未肯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雨蒙蒙的夜晚渡江的场景,同时借景抒怀,暗含对历史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乘车渡过寒冷的江面,雨越下越密,阴沉的天色遮住了蒋山(南京紫金山)的青色轮廓。这里通过"寒江""阴雨""不见青山"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朦胧的氛围。

后两句转入联想:诗人想到关中地区(秦地)长期干旱少雨,而眼前的江南却沉浸在阴雨中。这里用"骄阳"和"沈醉"形成对比,表面写天气,实则暗指南朝(六朝)时期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就像这阴雨天一样,整个南朝都沉浸在醉生梦死的氛围中不愿清醒。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感慨自然融合:阴雨遮山既是眼前实景,又象征历史迷雾;"未肯醒"既写阴雨连绵的天气,又暗讽南朝统治者昏聩不振。短短四句,既画出江南烟雨图,又道出深沉的历史反思,体现了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