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所爱唐琴号霜钟者还自和林求诗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嵩州昔有萧将军,读书学剑天下闻。南随龙马渡江去,尚有孤琴传子孙。
孤琴云是唐人斲,昔日军中自行乐。至今犹存杀伐声,一鼓哀风振寥廓。
将军之孙才且良,文能作赋武蹶张。秦皇城下饮白马,祁连山中射白狼。
时平好文不好武,抱琴却叹儒衣误。昭王台上看青春,彭郎矶头梦归路。
日长史馆幽且閒,正冠拂琴为我弹。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捐琴决眼望青天,今日天门有新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萧姓家族的一段历史,特别是他们家族中的一把唐代古琴的故事。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古琴的赞美以及对家族历史的感慨。
诗的开头提到一位名叫萧将军的人,他不仅读书还学剑,是天下闻名的人物。这位将军曾带着他家族里的一把唐代古琴,名为“霜钟”,从嵩州出发,渡过长江,带着这把琴南下。这把琴传到了萧将军的子孙手中,一直保存至今。据说是唐代一位能工巧匠所做,还是将军自己演奏用的。
诗人接着描述了这把琴的非凡之处:它虽然曾经用于征战,但如今琴声中却隐约带着一种哀愁和苍凉,如同从遥远的天空中传来。这把琴象征着家族的辉煌和历史的沧桑。
接着,诗人介绍了将军的孙子,他既有文才又有武艺。在古代统治者的城市中,他既能够饮酒吟诗,也在山中射杀野狼。这象征着他家族在和平时期追求学问,在战乱时期又能勇武报国。
然而,诗中也提到,当时代和平来临,统治者更看重文治而非武力,萧将军的孙子感到失落,因为他的琴成为了闲物。于是,他常常登高望远,怀念过去的峥嵘岁月。
最后,诗人写道,萧将军的孙子坐在史馆中,戴上帽子,拂拭古琴,为诗人弹奏一曲。尽管天气炎热,但古琴如霜钟般响彻空山,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诗人感叹,琴声虽美,却与自己的心意不相投。最终,他决定放弃这把琴,仰望青天,期待着新的机遇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古琴的叙事,反映了个人与家族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