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思家》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深切思念,同时透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全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容易引起共鸣。
首联"长卧凤城隈,乡心日夜催"直接点题:诗人长期客居京城(凤城),思乡之情日夜折磨着他。"卧"字暗示了诗人可能因不得志而消极避世的状态。
颔联"小人犹有母,明主漫怜才"运用对比手法:普通人尚有母亲可以尽孝,而自己空有才华却得不到君王赏识。这里的"小人"并非贬义,而是指普通百姓,与"明主"形成反差。
颈联"木叶千山雨,江湖八月雷"是经典写景句:秋雨打落千山树叶,江湖上雷声轰鸣。这两句既是实写秋景,又暗喻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落叶如漂泊的游子,雷声似胸中的不平之气。
尾联"倚闾秋欲尽,底事不归来"最动人:想象母亲倚着门框眺望(倚闾是典故,指母亲盼子),秋天都快过完了,为什么孩子还不回来?"底事"(为何)的质问,既是母亲的心声,也是诗人的自责。
全诗亮点在于:
1. 双线结构:一边写游子思乡,一边写母亲盼归,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
2. 善用自然意象:落叶、秋雨、雷声都成为情感的载体
3. 矛盾心理:既想回家尽孝,又因功名未就而踌躇,反映古代文人的普遍困境
这种"欲归难归"的纠结,至今仍能引发异乡打拼者的共鸣。诗中母亲倚门等待的画面,更是跨越时空的亲情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