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闲适美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鹅肫荡口好荼綍,朗秀娇人醉玉姿"像一张随手拍下的生活照:在鹅肫荡这个水湾口,有人正在悠闲地煮茶(荼綍是煮茶的意思),旁边醉酒的佳人面容清秀,身姿如玉般动人。这里用"醉玉姿"这个比喻,把微醺的美人比作温润的玉石,既写出她的优雅,又暗示了当时轻松愉悦的氛围。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鉴湖秋月"这个经典意象来比喻眼前的美景。诗人说这里的风光就像秋夜鉴湖上皎洁的月光,清澈透明。最后用"纱浣石上见西施"这个典故收尾:仿佛看见西施在溪边浣纱的场景。这里用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西施来暗指眼前的美人,既赞美了风景的秀丽,又巧妙呼应了前文的"娇人"。
全诗最妙的是把品酒、赏景、观人这三个生活片段自然融合,通过"醉"字串联起来——茶香令人醉,美景令人醉,美人更令人醉。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鉴湖月""浣纱西施"这些充满诗意的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这份闲适中的雅趣。就像现在人们喜欢在朋友圈发"今日茶香微醺,风景绝佳"的配图文案一样,这首诗其实就是古人版的精致生活记录。
王叔承
王叔承(1537—1601) 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叔承以其无礼贤下士之实意,赋诗离去。又客大学士李春芳家,嗜酒。春芳有所纂述,常醉卧弗应,久之乃请其归。太仓王锡爵是其布衣之交,对三王并封之议,遗书数千言规劝之,锡爵为此叹服不已。其诗为王世贞兄弟所推崇。曾纵观西苑园内之胜,作汉宫曲数十阕,流传于禁中。著作有《潇湘编》、《吴越游集》、《宫词》、《壮游编》、《蟭螟寄杂录》、《后吴越编》、《荔子编》、《岳色编》、《芙蓉阁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