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贞公铜印歌和黄再同

红螺山高郁灵秀,太傅勋名在宇宙。入关一书赞皇图,功比萧何出其右。

令子起家甲乙科,循声两浙腾讴歌。闽疆建节澄吏治,猰貐磨牙生风波。

羁囚暗屋陷罗网,尽室岂有污奸党。同时更有锡山嵇,慷慨捐躯世无两。

佩印流传历有年,觐公款识刀法全。莫问秦镌与汉制,铜章夜夜光烛天。

呜呼!信国砚,苏卿节,木魅山精不敢齧。不然印何累累绶若若,一寸顽铜乌足说。

去岁探奇在洛阳,克绅方印曾评量。今春拜识范公印,忠义千秋相颉颃。

黄君嗜古得精意,吾庐碧血存天地。辟邪作纽光斓斑,上有忠臣姓名字。

君不见商银涂金剧有情,摩挲朱记到儒生。三藩事往二百载,至今人说范忠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通过赞美一枚铜印,歌颂了两位忠臣范忠贞和嵇康的高尚品格和牺牲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

1. 背景与人物
诗歌开篇提到红螺山和"太傅"(可能指范忠贞),赞美他的功绩堪比汉朝名相萧何。随后提到他的儿子考中科举,在浙江、福建等地为官清廉,但因小人陷害("猰貐磨牙"指奸人)而遭遇不幸。同时提到另一位忠臣嵇康(锡山嵇),他宁死不屈的气节世间罕见。

2. 铜印的象征意义
这枚铜印历经岁月("佩印流传历有年"),做工精美,刀法精湛。诗人说它不需要和秦汉的古物比较,因为它的光芒能"夜夜烛天"——这其实是比喻忠臣的精神永存。就像文天祥(信国)的砚台、苏武的节杖一样,连鬼神都不敢亵渎。

3. 对比与感慨
诗人提到自己曾在洛阳见过其他印章("克绅方印"),但范忠贞的印更珍贵,因为它承载着"忠义千秋"的精神。铜印上的"辟邪"纽扣和忠臣名字,象征着正气战胜邪恶。

4. 历史回响
最后诗人感慨:虽然三藩之乱已过去二百年,但人们依然传颂范忠贞的事迹。就像黄再同(黄君)这样的文人珍视这枚铜印一样,忠义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枚铜印,告诉我们:物质会朽坏,但忠臣的品格和牺牲精神就像永不熄灭的光芒。诗人用印章、砚台、节杖等具体物件,让抽象的精神变得可感可知,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中的正气与担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