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

彭蠡百里南国襟,万顷苍烟插孤岑。
不知天星何时落,春秋不书不可寻。
石怪木老鬼所附,兹乃与水同浮沉。
鸣鸱大藤树下庙,祭血不乾年世深。
轴舻千里不敢越,割牲酾酒来献斟。
我行不忍随人后,许国肝胆神所歆。
落帆夜宿白鸟岸,睥睨百绕寒藤阴。
银山大浪独夫险,比干一片崔嵬心。
宦游远去父母国,心病若有山水淫。
江南画工今谁在,拂拭东绢倾千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矗立在鄱阳湖畔的孤山,通过神秘壮丽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许身报国的赤诚之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六句用神话笔法描写大孤山的奇特景观:这座山像天外坠落的星辰,石木苍老仿佛有鬼神依附,整座山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神奇。这里用"鬼附""浮沉"等超现实的描写,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

中间六句写当地人的祭祀场景:百姓在古藤缠绕的庙宇杀牲祭祀,大船都不敢靠近这座山,只能远远献酒。而诗人却与众不同,他怀着报效国家的赤忱前来祭拜,暗示自己不同于普通人的志向。

最后八句转入抒情:夜晚停船时,诗人望着险峻的山势,联想到忠臣比干的赤胆忠心。远离家乡做官的他,把对山水的热爱转化为报国热忱。结尾感叹当今再没有画家能画出这样的壮景,表达了对崇高精神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自然奇观与爱国情怀完美结合。那座神秘的大孤山,既是令人敬畏的自然奇观,也象征着诗人坚贞不屈的报国之心。诗中"银山大浪"的险峻与"比干之心"的忠贞相互映照,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被诗人的赤子之心所感染。

黄庶

宋洪州分宁人,字亚父。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