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读已故友人诗集时的伤感之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大底从头总是悲"是说翻开诗集,从头到尾都让人感到悲伤。就像我们翻看逝去亲友的旧照片,每一张都勾起回忆,让人难过。
第二句"就中偏怆筑城词"特别提到诗集中关于"筑城"的诗最让人心痛。这可能暗指友人曾写过关于修建城墙(或比喻性的人生建设)的诗,如今友人已逝,这些诗显得格外凄凉。
后两句是回忆:"依然想得初成日,寄出秋山与我时"。作者清晰记得友人刚写完这些诗时,在秋天把诗集从山中寄给自己的情景。就像我们收到远方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当时觉得平常,现在回想却格外珍贵。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怀念。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却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友谊不会因死亡而消失,那些共同的记忆永远鲜活。读友人遗作时,连当初收到诗集这样的日常小事,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