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直挽章(淳熙二年八月)

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
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
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
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吕祖谦为悼念友人王通直而作,情感真挚,充满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近来南国冢,半是北人坟"用对比手法,写出当时很多北方人南迁后客死他乡的现象。这里的"南国"指江南地区,"北人"指从北方逃难来的移民。诗人通过这个现象,暗示了时代的动荡和人生的漂泊。

颔联"异县谁怜我,同乡又失君"直接抒发悲痛。诗人说在异乡本就孤独,现在连同乡好友也离世了,更加无人理解自己的心情。这两句语言直白,却道出了失去知己的深切痛苦。

颈联"深居传雅尚,坚坐挹清芬"转而赞美逝者的品格。"深居"指隐居生活,"雅尚"是说高雅的情趣,"坚坐"表现稳重,"清芬"比喻高尚品德。诗人用这些意象勾勒出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形象。

尾联"日落长安第,三槐拂暮云"以景结情。"长安第"借指逝者的住所,"三槐"是典故,指显贵之家。落日余晖中,槐枝轻拂暮云的画面,既是对逝者家世的追忆,也暗含人生如暮色般短暂的感慨。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表达了真挚的哀思。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异县谁怜我"这样平实的语言,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失去挚友的切肤之痛。最后以景物作结,给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让哀思超越时空,显得更加深沉。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