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朋友送来的芍药花给作者带来的愉悦与感动,以及芍药花对作者寂寞心情的慰藉。下面我对这首诗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
诗的开头“把酒挽芳时。醉袖淋漓”,意思是拿着酒杯,留住美好的春天时光,喝得醉了,袖子都湿透了。这是描写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多情楚客为秋悲”,接着诗人提到古代的多情文人因为在秋天而感到悲伤。这里的“楚客”指的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常常会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感慨,这象征了人类对美好时光易逝的遗憾。
“未抵香飘红褪也,独绕空枝”,诗人进一步说,即使是最美好的花香,当花朵凋谢、花瓣飘落时,也会失去光彩。花开花落,时光流逝,诗人独自环绕着没有花朵的枝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
“天女宝刀迟。露染风披”,这里诗人把芍药花比作天女身上的宝衣,露水和风把它的美丽衬托得更鲜明。这说明芍药花的美丽不仅在于它的颜色和香气,更在于它在自然中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迷人。
“翠云叠叠拥铢衣”,意思是青翠的叶子层层叠叠地包裹着这朵花,像仙女的衣裳一样美丽。这里诗人用“翠云”和“铢衣”来描绘花朵周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神秘、美丽的画面。
“知道筠溪春寂寞,来慰相思”,最后一句借花喻人,作者说芍药花知道春天里有人感到寂寞,特意来到了这里来安慰这份相思之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送来的芍药花的感激之情,认为这花的到来就像朋友的陪伴,让作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赞美和描绘,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朋友情感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