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唐朝历史抒发感慨,暗含对晚清国运衰微的影射。全诗通过四个历史片段,揭示王朝衰败的根源。
前两句写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长安百姓望着昔日繁华的宫殿(蓬莱代指皇宫)痛哭的场景。用"旌旗剑阁"的逃亡画面与百姓泪眼形成强烈对比。
中间四句直指祸乱原因:统治者把财富(藏金)浪费在宠臣(骄卤指安禄山)身上,杨贵妃爱吃荔枝导致劳民伤财(酿祸胎)。结果洛阳街头(陌上铜驼)长满荆棘,皇家珍宝(玉匣)流落市井被烧毁(劫灰)。
最后两句用唐玄宗晚年典故:他在韶州祭祀时后悔赐死杨贵妃,夜雨闻铃(零铃)更添哀愁。这里暗示统治者只有到败亡时才会醒悟,但为时已晚。
全诗像一部快进的王朝衰亡史:从统治者昏聩(乱赏赐、贪享乐)到民不聊生(荆棘满街),最终在悔恨中落幕。作者用"荔枝""夜雨铃"等具象事物,让历史教训变得可感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