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醉游的闲适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色彩美感。
前两句"载酒寻春二月天,子规啼破绿杨烟":诗人带着美酒在二月春光里漫游,杜鹃鸟的啼叫声穿透了如烟的杨柳。这里用"载酒"点出闲情,"寻春"表现踏青的兴致,"绿杨烟"生动描绘出春天杨柳嫩绿朦胧的美感。
后两句"日斜醉倚鞦韆柱,石上桃花红欲然":夕阳西下时,微醺的诗人倚靠着秋千架,看到石边盛开的桃花红得像要燃烧起来。一个"醉"字既指酒醉,也暗喻沉醉于春光,"红欲然"的比喻既夸张又贴切,把桃花怒放的绚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载酒、啼鸟、绿柳、秋千、桃花等意象,构建出明快鲜活的春日图景。诗人用"寻""破""倚"等动词让静态画面流动起来,最后用火焰比喻桃花,将春日的热烈推向高潮。这种对生活情趣的捕捉和艺术表现,正是古典诗词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葵
赵葵(1186年9月4日-1266年12月24日),字南仲,号信庵,又号庸斋,衡山(今属湖南)人,南宋抗金儒将、画家、诗人。咸淳二年逝于小孤山舟中,年八十一,追赠太傅,谥号“忠靖”。赵葵历仕宁宗、理宗、度宗三朝,《宋史》称“朝廷倚之,如长城之势。”他一生以儒臣治军,为南宋偏安作出卓越贡献。赵葵工诗善画,尤善画墨梅。著有《行营杂录》、《信庵诗稿》等,并有《杜甫诗意图》传世。